“共享单车”下半场:盈利谜团下的野蛮生长和

更新时间:2016-11-07 编辑:未知 关注人次:0 云搜索


2 个月前,你我也许都想不到,“共享单车”居然能掀起这么大波澜。
 
融资总额度以“亿美元”为单位的 ofo、摩拜“明争暗斗”;共享单车战火从上海、北京延伸到广州、深圳;后来者接二连三出现即便有了这么多“进展”,共享单车的核心问题:“究竟能不能赚钱?”却依旧没有公认的标准答案。
 
而这也将成为“共享单车”下半场主旋律——在盈利谜团未解的情况下,继续野蛮生长,探寻真正曙光。
 
欢喜冤家:ofo & 摩拜单车
 
 
 
图片来自 Theinitium
 
提到“共享单车”,首先想到的肯定是 ofo 跟摩拜。他们在资本寒冬下仍能直接获得上亿融资以及后续的“明争暗斗”,让“共享单车”真正走进了公众和资本界视野。
 
之前爱范儿(微信号:ifanr)也曾数度对“共享单车”进行报道,但在最近 1 个多月时间里,两者之间的平衡再次发生了变化——摩拜逐渐在“共享单车”发展中占据主角地位:
 
10 月 19 号发布摩拜轻骑(Mobike Lite);10 月 27 日摩拜正式宣布广州上线;10 月中旬开始摩拜开始出现在深圳大街小巷;11 月 3 号摩拜正式覆盖广州全市。
 
相比之下 ofo 不但沉寂了不少,还爆出了一系列大小问题:固定密码机械锁,无 GPS 定位功能,经常出现盗用和私用现象;被发现在北京市区专门雇佣单车搬运工;刷单问题浮出水面,官方通过奖惩活动引导用户多次使用,据报道上海政法学院一学生的日使用次数已经超过了 1000 次。
 
不过我们首先要看的还是“共享单车”核心问题——究竟如何盈利?
 
盈利:厚厚迷雾笼罩
 
 
 
图片来自 Hksilicon
 
ofo 单辆车成本更低,但是机械密码锁、无 GPS 让日常管理和规范用户使用变得异常困难。而一向因为单车成本(Mobike 单辆成本约 3000 元)过高的摩拜虽然推出了更便宜、骑乘体验更佳的 Mobike Lite,但是整体的使用情况仍然不明。
 
数据的缺乏最终让整个收益估算成为了“不可能的任务”。日常使用次数、目前用户数量、押金总数目、维护投入力量、是否有利用资金池进行二次增值等等,这些数据都会最终影响到核算。
 
最终我们只能得到一个令人失望的答案:只有 ofo 跟摩拜公布自身的一系列关键数据,“共享单车”收益与否、回报金额上的计算才会真正具有意义。
 
上个月,ofo CEO 戴威出席盛景核心学院年度聚会时曾分享了部分数据:
 
目前我们的自行车覆盖了 200 个学校,在 20 多个城市有团队,目前的订单超过了 2000 万,每天的使用次数超过了 50 万,用户量超过 200 万。
 
目前我们每辆车大概能带来 5-10 元的收入。我们自行车的成本不到 300 元,若按照 12 个月报废来算折旧的话,我们每天的折旧不到 1 元。我们每个运维人员大概负责 300 辆车,一天薪水 100 块,平摊到每辆车上,一天的成本也不到 1 元。所以总体简单算下来,我们的毛利大概在 70-80% 左右。
 
乍一看,数字的确很好看。但其中用户数据、报废时长、维护成本等仍有比较大疑问。更何况 ofo 之前还被爆出校园刷单。在这种倾向于“报喜不报忧”的数据基础上进行二次计算,最终只会得到“预定结果”。
 
对的,我还是没办法客观地告诉你他们究竟赚不赚钱,又或者是他们赚了多少钱。
 
扩张与占为:这个戏路很眼熟
 
 
 
图片来自 Bnext
 
有意思的是,在两者迟迟不愿意直接面对盈利问题的同时,他们却选择了同一个核心动作:加大力度继续拓展。
 
摩拜虽然目前正式运营城市只有北上广,但是深圳街头巷尾已经出现了数量可观的 Mobike,很明显这就是摩拜的下一个目标。而对于 ofo 来说,拓展的重点则是继续放在各大院校,这也让广州大学城这一小范围成了两者“广州战役”。
 
在之前摩拜轻骑(Mobike Lite)发布之时,摩拜总裁胡炜炜就曾表示:
 
我们这个是很长远的问题,盈利数据并不在这个阶段适合交代。
 
我不在乎别人是不是说我们是共享经济,我也不在乎大家说我们是不是绿色、健康、环保,更重要的是人们是否需要这样的产品,我不是为了酷炫,不是为了拿投资,不是为了短期的利益做这件事,一开始我们就知道这是比较长期的过程。
 
“急剧拓张”路线不禁让人想到已经“偃旗息鼓”的专车大战,更何况摩拜的 CEO 王晓峰本来就是原 Uber 上海总经理,而 ofo 也已经接受了朱啸虎、程维的投资。一场“共享单车”大战似乎已经箭在弦上。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无论是专车抑或“共享单车”,在发展中都遵循一套逻辑:抢夺用户、挤死对手。
 
 
 
但由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边界门槛特别低,用户对 ofo、摩拜两个竞争性很强的产品没有什么可以信赖的“忠诚度”。即便两者之前存在 2 倍(Mobike 对比小黄车,Lite 跟小黄车同价)的价格差距。
 
这也使得用户选择的唯一标准被定为了“服务体验”。特定对于“共享单车”来说,这涉及几个因素:密度、智能化程度、骑乘体验。
 
虽说“密度”是一切的基础,但是从 ofo 跨出校园之后所付出的代价来看,智能化、骑乘体验如果不进行调整与妥协,最终会反过头来影响到“共享单车”扩张。
 
可以预见,在庞大资金的推动下,ofo 跟摩拜还将继续保持高速扩张。
 
新成员:跟风之中国速度
 
 
 
图片来自 Iamqing
 
资本寒冬中获上亿融资,这就好比把一只肾上腺素摆在很多“聪明”创业者面前。在我们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共享单车”的跑道已经加宽了几倍,还硬生生挤上了一堆新选手:
 
在“数花齐放”的表象下,问题其实数不胜数。首先是车辆,小鸣单车最新推出的 XM02 单车设计与 Mobike Lite 大体相同,不过采用了非常规的链条设置;优拜单车目前计划是对公共自行车进行互联网改造(加二维码);骑呗新车跟 Mobike 相似,也采用了轴传动设计。最后只剩下使用普通单车的 ofo 孤零零一个。
 
 
 
图片来自 Mobike
 
车辆的愈发“趋同”,也直接反映出了一个关键性问题——共享单车本身很难做出差异性。
 
而理想中的共享单车必须要具备两个特性:低维护、高性价比。而带有网络和 GPS 功能的智能锁更是标配。短期内,“共享单车”领域还将向 Mobike Lite 看齐,并且愈发相似。
 
 
 
图片来自 动点科技
 
目前小鸣单车已经少量登录北京广州,优拜暂时还没有动作,而骑呗单车虽然刚刚发布,却直接喊出了“短期内在杭州投放 10 万辆”的目标。杭州恰恰是全中国公共自行车最发达的地方,骑呗此举如果不是因为自信,就是在给自己挖坑。
 
细细数来,“共享单车”的后来者暂时还威胁不到 ofo 跟摩拜,毕竟“共享单车” 扩张需要动用的资金数目实在太多,在新的资本进入之前,主角只能是 ofo 跟摩拜。
 
政府:常规角色与新角色
 
 
 
图片来自 Nanzao
 
在爱范儿(微信号:ifanr)第一篇“共享单车”报道中,我曾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
 
搞了半天,“共享单车”也许根本不是“共享经济”,他们只是在“盘算”如何把车卖给政府而已。
 
很可惜我又预测错了。目前在“共享单车”领域中,政府最常见的角色是“推动者”,典型例子是摩拜和上海市政府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10 月 19 日摩拜发布 Mobike Lite,同时还宣布了上海市宝山区与摩拜单车的战略合作。发布会现场宝山区副区长夏雨就明确表示:
 
它来了以后对于整个地区吸引年轻人、提高城市功能和品质,有很大的帮助。
 
一个星期之后,就在大家还沉醉在凌晨的微软发布会时,摩拜又在广州海珠湿地公园举行了摩拜跟海珠区政府的战略合作协议签订,并且在广州正式上线。同时广州也成为了继北京之后第二个拥有 Mobile Lite 的城市。
 
 
 
图自:摩拜单车微信
 
摩拜这种积极与当地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的策略效果也非常明显,虽然没有更为直接的资金帮助,但是在道路设置、日常管理、车辆追讨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便利。前不久上海警方才抓获并刑拘了一个将数辆摩拜单车直接投进黄浦江的嫌疑人。
 
上面这种属于常见“积极配合”,但前天北京海淀区政府也玩了下“新花样”——正式对外宣布将在年底前把 2 万辆 “僵尸自行车” 变身“智享自行车”。使用方式与目前摩拜的扫码解锁基本一致,不过车辆来自政府回收,同时还会设置部分站点。
 
这次改变的灵感、推动力必定来自 ofo 跟摩拜。这也应该算另一种模式下,将“共享单车”卖给政府吧。但可以期待的是,政府在“共享单车”中的出镜率必然会进一步提高。
 
曙光乍现,自行车大国的复兴
 
 
 
 
图片来自 多维社区
 
老实说,“共享单车”能够改变生活这件事我真的没有预料到。
 
不仅每天爱范儿广州总部楼下的艺园路时常会路过几辆 Mobike,也习惯了每天下楼扫上一台 Mobike 直接骑到深圳科技园的办公室去上班。
 
在“简单”解决了无桩停车、防盗两大问题之后,单车就此焕发出了全新的生机。而这的确是公共自行车“想骑的时候没有车,想停的时候没有桩”无法比拟的方便。
 
在城市日益拥堵、环境日益严峻的当下,“共享单车”除了是一门新生意,它也是互联网力量带来的一次自行车复兴。
 
也许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再次目睹那个“二八杠”满马路跑的盛景。
本文地址: http://www.4435.cn/a/xinwenguandian/qiyebaodao/2016/1107/467.html ,转载请注明出处。

服务支持

我们珍惜您每一次在线询盘,有问必答,用专业的态度,贴心的服务。

让您真正感受到我们的与众不同!